恐襲之風勁吹,愛島巋然不動

 In Blog
1

當地時間5月22日晚,一聲巨響震撼了曼徹斯特,震撼了英國,震撼了歐洲乃至世界。當煙霧消散、滿目盡為狼藉,周遭遍地血肉,慘象驚心,22條鮮活的生命(其中多為青少年)在這場爆炸中無情消逝,就像鮮花,在含苞待放時卻被一棍掃落。哀哉、痛哉。除了最近的曼徹斯特恐襲,上溯近兩年的巴黎、布魯塞爾,下數近幾個月來的柏林、多特蒙德,恐怖襲擊在歐洲已經開始成為習慣、成為家常便飯。哀痛之餘、反思之餘,不安和恐懼更是襲上心頭,牽縈著每一個在歐洲學習和打工的外國人。

俗話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相信很多同學也會擔憂愛爾蘭的處境。非是我們自私,但目睹了曼徹斯特發生的悲劇後,如何避免都柏林不成為第二個曼徹斯特,是當務之急。所幸的是,就目前來看,我們的安全還是可以得到保障。愛爾蘭作為一“蕞爾小國”,向來與人無尤,自得其樂。即使放眼愁雲滿佈的歐洲,依然可算得上世外桃源。

 

那麼,我們憑什麼認為愛爾蘭暫時沒有恐襲之憂呢?原因如下:一者,愛爾蘭接納難民數量甚少。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當中東陷入戰火、民不聊生之際,毗鄰的歐洲國家紛紛伸出援手,以意大利、希臘、德國為例,其境內早已是流民遍地。然而邪惡的爪牙是毫無廉恥道德可言的,很多恐怖分子甚至直接打著難民的旗號,流竄入歐洲。就此給諸國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再者,縱然不是恐怖分子,落難潦倒在異國他鄉,難免不受他人白眼,尤其是很多國家種族問題尖銳,長此以往,也會積薪以燃。因此,難民多的國家往往也是恐怖危機最大的國家。愛爾蘭作為歐洲的西境,本身就與中東遙陸而隔,難民(混雜恐怖分子)不可能成群湧入。即使部分難民抵達了愛爾蘭,也受到了當地社區的熱情歡迎,迅速融入其中。編者本人也曾經親身參與過相關愛心活動,親眼看到了難民們歷經磨難在愛爾蘭重新找回快樂的純真笑容。

言他人需觀自身,不止是難民少,愛爾蘭人本身的民族性格也是促使我們遠離恐襲的原因之一。在當今西方和穆斯林世界彼此仇視、愈發對立的今天,愛爾蘭卻始終置身事外。作為一個喜愛和平、樂天友善的民族,愛爾蘭歷史上就甚少捲入爭端。如同愛爾蘭風笛,悠揚清脆的音樂彷彿流淌不歇的溪流,徜徉在每一個溫和的愛爾蘭人心間。直至現代社會,愛爾蘭人依舊給人“鄰家好朋友”的感覺,這一點相信很多同學也是深有所感(可怕的愛爾蘭小屁孩們除外)。去年的歐洲杯,愛爾蘭球迷就被公認為最受人喜愛的球迷,和歐洲很多足球流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問如此可愛的民族,又有誰願意去主動傷害他們呢?

儘管當前餘殃不減,令人神傷的慘劇偶有發生。身處愛島卻是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幸運與幸福。恐襲之風勁吹,我自巋然不動。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Not readable? Change text.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